民俗有哪些(中国民风民俗有哪些)

案例 2020-02-03 00:20:16

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有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祭祖、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吃粽子、赛龙舟、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风俗习惯:

1、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2、挂年画

挂年画是中国春节特有的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新年里,将年画挂在门上或挂在壁上。由古代贴门神演变面来,原为驱邪,后变成烘托新年热闹气氛和表达人们欢乐的情绪。

3、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4、赏月

中秋节是我国最古老最著名的节日,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赏月活动更具规模。还指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看满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

5、插茱萸

插茱萸是旧时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民间采茱萸插戴头上,亦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带的,俗信能驱邪治病。


民俗的类型有哪些?

中国民俗类型分类:

1.物质生活民俗

(1)生产民俗:农业、渔业、采掘、捕猎、养殖等物质资料的初级生产方面;

(2)工商业民俗: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

2.社会生活民俗

(1)社会组织民俗: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

(2)岁时节日民俗:节期与活动所代表的时间框架;

(3)人生礼俗: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人生历程方面;

3.精神生活民俗

(1)游艺民俗:游戏、竞技、社火等娱乐方面;

(2)民俗观念:诸神崇拜、传说、故事、谚语等所代表的民间精神世界。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扩展资料:

外来民俗分类:

英国的班恩女士(C.S.Burne)在 《民俗学手册》中大致是把民俗按精神领域、行为领域、语言领域划分为三大类 。法国的山狄夫在 《民俗学概论》中提出了另一个三分法:

1、物质生活:

(1)经济之物质 (如食料、衣饰、居屋、运输方法 );

(2)生存之方法( 如乡村生活、城市生活等);

(3)盈利与财富 (如劳力之生产、器具、不动产);

2、精神生活:

(1)方言;

(2) 民间学识与运用;

(3)民间智慧;

(4)艺术;

(5 )神秘(如民间法术、民间宗教);

3、社会生活:

(1)家族;

(2)社团;

(3)特别组合(如经济组合、政治组合、运动组合、宗教组合等),秘密组织(政府不知道的团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俗

H11-0123素壳Sureeco 无穷现代半圆沙发组合H11-0123素壳Sureeco 无穷现代半圆沙发组合


中国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中国的民俗活动有:

1、大年初一拜大年。

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这一天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

2、元宵节看花灯。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3、二月二剃头。

“剃龙头”习俗,或源于古人对龙图腾的崇拜,如古籍中所记载的古人断发纹身以像龙子习俗。“二月二”这天,许多人都要理发。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作“剃龙头”,这预示一年有好的开始。

4、清明节扫墓。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5、端午节吃粽子。

节庆饮食端午食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