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是朱棣的庙号还是谥号原来的谥号是:“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长陵。”
嘉靖十七年改成:“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成祖”
为啥朱棣的庙号不叫太宗叫成祖?明太宗朱棣缘何变成明成祖?
首先,中国历代王朝,在宗法制度上皆依据周礼,《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礼器》:“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
这个意思是说,太庙正殿中只能供奉七个皇帝,除了开国之君(一般是太祖)外,其他皇帝的牌位都是“亲尽则祧”。
“亲尽”就是说,超出了与现任皇帝的亲缘关系。“父为昭,子为穆”,如果死去的皇帝,出了这三昭三穆的关系了,就要被“祧”。
所谓的“祧”就是把牌位从正殿中挪出来,放到太庙后面的偏殿(称为“祧庙”)中单独供奉。而开国太祖则“万世不祧”,不管关系多远,都稳居太庙正中。
明朝的制度稍微有些变化,一般是供奉九位皇帝,除了朱元璋,多出来的就要去祧庙。
大家都知道嘉靖是朱厚照的堂弟,因为朱厚照没有儿子才继承皇位,他的爹兴献王并没有当过皇帝,因此也不可能入太庙。为了认爹,嘉靖还和大臣们结结实实的闹过一场,死了不少人,杨慎这些人都是因为这个倒霉了,史称“大议礼之争”,不详细说了。
就说嘉靖封自己的爹成了皇帝还不够,还想把他也弄进太庙去。但是那时候,太庙中的九个名额已经满了,要是再塞进去他爹,就得祧一个出来。论亲缘关系,朱元璋之下当然是朱棣和嘉靖最远,所以如果要祧的话,无疑该把朱棣祧出来。
可是太宗文皇帝何等牛B,就算嘉靖敢祧一个祖宗出来,也不敢祧他他。这点自知之明嘉靖还是有的,于是嘉靖十七年九月,改朱棣的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则改为“成祖”,这样可以使他与朱元璋并称祖,同为“万世不祧”之君,在太庙正中供奉。
这样,被祧的就是除了太祖成祖之外的亲缘关系最远的皇帝,于是就该轮到仁宗朱高炽了。徐阶等人也上书说“今仁宗为皇上五世祖,以圣躬论,仁宗于礼当祧”,于是兴献王成了睿宗,于嘉靖二十九年入太庙,而仁宗则被祧出来放进了后殿。
这就是朱棣之所以不是明太宗而是明成祖的原因。
不过,据说嘉靖为了老爹能有太庙的名额而改庙号的事让列祖列宗很不爽,嘉靖二十年四月太庙发生了火灾,付之一炬,不少人认为是朱棣在天显灵了~~(“按成庙旧号太宗,先是十七年改称祖,而兴献帝新称宗,其主与成祖同入庙,说者谓文皇帝神灵不豫使然”《万历野获编》)
中式餐厅
永乐皇帝朱棣原来的庙号是太宗,为何最后却变成了...明朝永乐皇帝朱棣,虽然得到皇位的手段并不光彩,但是他在位期间文治武功,派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在国内也被他治理得非常好,他是明朝为数不多的有作为的帝王。朱棣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就给他上了太宗的庙号,这个庙号一直用到嘉靖初年。当时嘉靖皇帝为了给自己的亲生父亲追封为皇帝请进太庙,就把朱棣的明太宗改为了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3位皇帝,他发动了政变,成为了皇帝。朱棣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继位,就把他的庙号定为太宗。可是朱棣这一脉传承到后期,出现了没有子嗣的现象,当明武宗去世之后,是明武宗的堂弟继位。这位堂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当了皇帝之后,嘉靖皇帝就想把自己的亲生父亲也尊为皇帝,然后将他请进太庙。
可是这时候嘉靖皇帝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太庙已经满员了,已经有9个皇帝在太庙里面了,要把自己的亲生父亲请进太庙的话,嘉靖皇帝就必须把另外一个皇帝的牌位给请出去。这时候有的大臣就提出把永乐皇帝朱棣给请出去,嘉靖皇帝想了想,认为朱棣有非常高的功绩,不敢把朱棣给请出太庙,于是呢,他就把朱棣的庙号改成了成祖。后来嘉靖皇帝就把另外一位皇帝给请出了太庙,把自己的亲生父亲请进了太庙。
如果朱棣泉下有知,不知他会作何感想?嘉靖皇帝将朱棣庙号给改了,完全是出于自己的私利,为自己的父亲争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