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020-02-01 09:28:49
关系模型的基本数据结构就是关系。
关系实际上就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也就是说,关系模式是型,关系是它的值。关系模式是静态的、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因为关系操作在不断地更新着数据库中的数据。但在实际当中,常常把关系模式和关系统称为关系。
网状数据库和层次数据库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数据的集中和共享问题,但是在数据独立性和抽象级别上仍有很大欠缺。
用户在对这两种数据库进行存取时,仍然需要明确数据的存储结构,指出存取路径。而后来出现的关系数据库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关系数据库理论出现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扩展资料:
建立关系模型数据结构的意义:
关系数据模型是以集合论中的关系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关系模型中无论是实体还是实体间的联系均由单一的结构类型——关系来表示。在实际的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也称表。一个关系数据库就是由若干个表组成。
关系模型是指用二维表的形式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提供了关系操作的特点和功能要求,但不对DBMS的语言给出具体的语法要求。对关系数据库的操作是高度非过程化的,用户不需要指出特殊的存取路径,路径的选择由DBMS的优化机制来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系模型
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
1、概念数据模型
特点是面向用户、面向现实世界的数据模型,描述一个单位的概念化结构;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概念模型是充满主观色彩的工件。
2、逻辑数据模型
特点是直接反映出业务部门的需求,对系统的物理实施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可以通过实体和关系勾勒出企业的数据蓝图;逻辑模型提供用户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以反映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遵守的特定的语义约束条件。
3、物理数据模型
特点是具有以实物或画图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每一种逻辑数据模型在实现时都有其对应的物理数据模型;描述数据在储存介质上的组织结构,不但与具体的DBMS有关,而且还与操作系统和硬件有关。
扩展资料:
数据模型结构主要分为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1、数据结构主要描述数据的类型、内容、性质以及数据间的联系等。数据类型,如DBTG网状模型中的记录型、数据项、关系模型中的关系等。数据结构是数据模型的基础,不同的数据结构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约束。
2、数据操作主要描述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类型和操作方式。是操作算符的集合,包括若干操作和推理规则,用以对目标类型的有效实例所组成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3、数据约束主要描述数据结构内数据间的语法、词义联系、他们之间的制约和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的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约束条件可以按不同的原则划分为数据值的约束和数据间联系的约束;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实体约束和实体间的参照约束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模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概念模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逻辑模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理模型
zhidao
文章:57 问答:0
Copyright 模型组 2006-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ICP证:蜀ICP备2023015644号-7
四川鑫众焱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绵阳市涪城区瀚威城市中心1栋1单元42层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