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窑(瓷器边缘纹饰)

案例 2020-01-26 17:21:37

中国的八大名瓷是哪八大,产地在哪?
宋瓷在中国艺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它以高度发展的单色釉而著称。这个时期的瓷器,各地名窑产品都有不同的风格。著名窑系有:

1,定窑系:

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县涧磁村、东燕山村、西燕山村。宋代此地为定州境,因而得名。它是继承唐代邢窑的白瓷发展起来的。特点是:胎薄而轻,不透明,釉为玻璃质,光泽明净。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印花等。定窑瓷又有“土定”、“粉定”(白定)之称,以粉定为代表产品。

定窑以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色釉、绿釉、白釉剔花等瓷器。白油印花的内容有:花卉、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等装饰。瓷器上的题款有五种,如:“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局”等。题款是刻在生坯上的。另外也有宫廷玉雕工匠在瓷器上刻的,如“奉华”、“聚秀”、“禁苑”、“德寿”等。这些铭文多为当时的宫殿名称。

属于定窑系的窑场有山西省的平定窑、孟县窑、阳城窑、介休窑,以及四川省的彭县窑。

2,磁州窑系:

磁州窑窑址在河北磁县的观台镇、彭城镇。宋代北方著名民窑,主要生产生活日用品,如:罐、盆、碗、缸、瓮等器物。釉色有两大类,一为白釉,以白色化妆土为主要原料,釉色纯白如乳,有开片与不开片两种不同装饰。一为黑釉,以铁锈花最为著名。装饰手法十分丰富,有刻花、划花、印花、刻划兼绘画、剔刻、刻填、以及铁锈花绘画等等,对陶瓷装饰艺术有很大发展,一时与景德镇齐名,获“南有景德镇,北有彭城”之称。

磁州窑产品计有十多种,如: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酱彩、白釉釉下黑彩划花、白釉釉下酱彩划花、珍珠地划花、绿釉釉下黑彩、白釉红绿彩、低温铅釉三彩等。白油釉下黑彩是该窑主要产品,而白油釉下黑彩划花是其中的高档瓷器。低温铅油三彩陶是继承唐三彩的技术,又称“宋三彩”。

磁州窑的器物上的诗画别有情趣,其绘画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景,并题有民间流行的诗句和民间谚语。例如:“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早看天,古来冤枉者,尽在路途边。”有些是反映小市民意识的谚语,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等等。

属于该窑系的有河南省当阳峪窑、鹤壁集窑、禹县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省介休窑、江西省吉安吉州窑等。

  3,耀州窑系:

耀州窑:窑址在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宋代为耀州境。早在 唐代即烧制白釉、黑釉瓷。北宋烧造青釉瓷颇为有名,釉色略呈 姜黄,有浑朴厚重的纹饰。制青瓷技术于中朝达到纯熟,所谓“巧 如范金、精比琢玉……合上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 矩。”该窑有青瓷产品在北方民用瓷中居上乘,并列为贡瓷。

耀州瓷装饰手法以刻花、印花为主,刻花刀锋犀利,印花纹 饰出类拔萃。装饰纹样中的海水游鱼纹、莲塘戏鸭等生活小景极 为生动。

属于该窑系的有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禹县钧 台窑、内乡大窑店窑、广州西村窑、广西永福窑,以及河南临汝 窑。

汝窑的瓷器有素色无纹饰和印花两种,印花以凸起阳纹为主, 纹样多为缠枝花卉、折枝花卉。

4,钧窑系:

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禹县简称钩)。钧瓷胎骨为羊肝色, 釉厚不透明。其釉色以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釉色闻名 于世。该窑还产多变的装饰釉色。钧瓷有独特的乳浊釉,青中带 红、如蓝天中的晚霞。钧瓷釉色中的红釉系铜的发色剂,它对后 世的海棠红、宝石红、祭红、桃花片等色釉有巨大影响。钧瓷中 的蓝色乳光袖可谓青瓷工艺中的创举。钧瓷还有一种“蚯蚓走泥 纹”具有独特艺术风格。

钧瓷铭文多为数字,可能是器物的型号、配套的标记,经考 察,数字越小器型越大。另外有“奉华”、“省符”字样。奉华乃 宋代宫殿名称,有些铭文的器物可能属贡品。 属钧窑系的还有河南临汝东沟窑。此外,也有一些窑仿造钧 瓷。

5,景德镇青白瓷窑系:

景德镇窑:据有关记载,始烧瓷于南朝陈时期。唐代盛产白 瓷。宋代景德年间在此设有官窑,器底多书“景德年制”的铭文, 景德镇就此闻名。当时以产青白瓷(又称影青)为最著名。影青 的胎体致密洁白,釉质含铁元素较少,焙烧后的釉色白中泛青,釉 薄质细,光泽晶莹。

属于这一时期是德镇窑系的有:南丰白金窑、潮安窑、泉州 碗窑乡窑、永春窑、安溪窑、同安窑、南安窑、吉州窑、德化窑、 建窑等。

吉州窑:窑址在江西吉安市永和镇。自五代时开始烧制,宋 代极为兴盛。生产白、黑两种瓷。白瓷有印花、绘画、白地绘黑 花等装饰。黑瓷有“兔毫盏”,以及油滴(滴珠)、玳瑁斑 ,也有描绘龙凤、双凤、梅花、木叶等装饰。

德化窑:窑址在福建省德化县。以烧制白瓷而著称,所创“建 白瓷”胎油浑然一体,如同白玉雕成。海外赞其为“象牙白”或“天鹅绒白”该窑还产牙黄和粉黄色油。其装饰手法有贴花、印 花和堆花。这里还烧制佛像,堪称瓷塑佳品。

建窑:窑址在福建建阳县池墩村。产黑油瓷,胎骨乌黑,黑 油中有条状结晶,类似兔毛,世称其为“兔毫盏”。瓷器底部往 往有“供御”铭文。

6,龙泉窑系:

龙泉窑:窑址在浙江省龙泉县。是在唐代越窑青瓷传统下发 展起来的,到南宋时期青瓷生产达到高峰。据传,当时烧制瓷器 的高手章生一和章生二两兄弟在此建窑制瓷,而且兄弟二人所制 瓷器各有特色,后人称之为“哥窑”与“弟窑”。

哥窑所制瓷器号称“薄胎铁骨”,因瓷胎黑褐色而得名。釉 色有粉青、浅青、月白、米黄等色,还有纹片釉,俗称之为“鱼 子纹”和“百圾碎”。由于胎骨为黑褐色,器口和底足无袖的地 方露出了胎骨本色,犹如铁质,故称其为“紫口铁足”。

弟窑所制瓷器以白胎厚釉为特点,釉色多为粉青、翠青。梅子青尤为佳品。瓷器边缘和凸起的花饰部分,往往露出胎骨的白 痕。

据考察,哥窑专烧开片瓷器的窑址,尚未发现。哥窑弟窑皆 为龙泉窑系。

自原始青瓷算起,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到龙泉窑的青瓷生 产工艺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其釉“如玉似冰”,好似“千峰翠 色”。龙泉瓷的坯胎配方中,掺和了一定量的紫金土,降低了胎 骨的白度,它对釉色有一定的衬托作用,使釉色显得深沉稳定。

龙泉窑系窑址大部在龙泉县境内,如大窑、金村、溪口等23处。

宋代瓷业生产出现了繁荣局面。全国形成了几个大窑系,过 去习惯称宋代五大名窑为:汝、官、哥、钧、定。其实官窑据考 察并非专指某一处窑址或窑系,许多名窑都为宫廷生产贡品瓷器。汝窑遗址长期不曾确定。1988年1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报导,于河 南宝丰县清凉寺发掘出汝窑遗址,出土大量北宋宫廷用瓷器,因 此宋代著名汝瓷窑址被确认,结束了中国瓷史上的一大悬案。

从以上窑系情况看,北方的定窑、磁州窑影响深远。定窑以 白色微黄的釉色取胜,并有名贵的“白定”、“黑定”、“紫定”产 品;磁州窑是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南方的景德镇瓷器发展到了 新的更高水平,以产影青为精。龙泉窑(哥、弟窑)是南方青瓷 的主要产地。

中原的钧窑、西部地区的耀州窑都生产各具特色的名瓷。

宋代瓷器的造型既实用又美观,尤其是瓶类,运用了不同的 曲线构成了外部轮廓线,十分优美。例如玉壶春、梅瓶、直颈瓶、 瓜棱瓶、橄榄瓶、胆式瓶、葫芦瓶、净瓶。这些瓶体或修长优美, 或短硕稳重。

宋瓷日用品中有些瓷枕颇有艺术特色。瓷枕最早见于隋代,唐 代以后产品增多。宋代磁州窑生产的瓷枕更为丰富多彩。其中“婴 孩枕”“虎枕”、“龙枕”、“童子荷叶枕”,都有生动的造型,可 供玩赏。
古代比较出名的瓷窑有哪些简介
邢窑,唐代著名的瓷窑,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是隋唐时期七大名窑之一,是中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在唐代有着“南青北白”之说 。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烧造。邢州窑址位于河北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汝瓷在中国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窑瓷器之首,当时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玉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

钧瓷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官府经营的瓷窑,也泛指明、清时期景德镇为宫廷生产的瓷器。宋代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元代景德镇官窑称“枢府窑”。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在宋代属定州,故名。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
介休窑。亦称“洪山窑”。烧瓷历史达千年之久,为北方瓷窑所少见。在宋代,除了主要烧造的白瓷外,尚有黑釉和白釉釉下褐彩瓷,黑瓷、白釉黑花及黄褐釉印花瓷等。装饰技法有印花、划花、剔花,釉下彩绘和镂雕。窑址位于今山西省介休市。
德化窑位于今福建德化,故名。德化瓷器是中华陶瓷烧造中的艺术珍品,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塑佛像闻名。其制作细腻,雕刻精美,造型生动。

H03-0523现代简欧式卧室<a href=http://www.moxingzu.com/tag/531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双人床</a><a href=http://www.moxingzu.com/tag/5312/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床头柜</a>床尾凳休闲椅H03-0523现代简欧式卧室双人床床头柜床尾凳休闲椅


宋朝有名的瓷窑有哪些?
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俗称“芝麻支钉”,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哥窑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钧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州市(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定窑 
定窑为民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