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园林的意义2.1 丹??凯利(Dan Kiley)
设计师丹??凯利在参观了凡尔赛花园之后,找到了他一直苦苦觅的结构手段.之后凯利开始尝试运用古典要素。在各种尺度的工程中进行新的试验,从20世纪40年代晚期到50年代早期,丹??凯利的作品显示出他运用占典主义语言营造现代景观空间的强烈追求.并在此后的设计中逐步提炼,使得作品愈发现代、秩序、简约。
丹??凯利多利用古典主义语言营造现代空间结构,在几何结构中探求景观与建筑之间的联系,从基地和功能出发,确定空间类型,然后用轴线、绿篱、整齐的数列和树阵、方形的水池、树池和平台等古典语言来塑造空间,注重结构的清晰性和空间的连续性。他擅长用植物手段来塑造空间,在他的作品中绿篱是墙,林荫道是自然的廊子,整齐的树林是一座由许多柱子支撑的敞厅。他的设计语言可以归结为古典的,他的风格可视为现代主义的。
2.2 彼得??沃克(Peter Walker)
同样,沃克则如此形容他参观了凡尔赛之后的感悟:凡尔赛的园林展示了极简主义艺术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极简主义艺术家在控制室内外空间的方法上与勒??诺特用少数几个要素控制巨大尺度空同的方法有相当多的联系。他甚至认为,从某种程度来说,勒??诺特早在l7世纪就已经完成了极简与景观的结合,17世纪的法国庭院,特别是勒??诺特的庭院中的古典持秩序是沃克园林设计要素的源泉。
沃克认为法国古典主义、当代极简主义艺术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是形式的再创造和对原始的纯净和精神力量的探索。沃克的极简主义景观在构图上强调几何和秩序,多用简单的几何母题如圆、椭圆、方、三角,或者这些母题的重复,以及不同几何系统之间的交叉和重叠,通常所采用的自然材料都要纳入严谨的几何秩序之中,水池、草地、岩石、卵石、沙砾等都以一种人工形式表达出来,边缘整齐严格,体现现代工业特征。种植也是规则的,树木大多按网格种植,整齐划一,灌木修剪成绿篱,花卉追求整体的色彩和质地效果。沃克常用的艺术要素有7种,即叠合的多重系统、同心圆、直线、锥形山、巨石、柏树和绿篱,可以说这些要素构成了沃克作品的个性特征
3 凡尔赛园林对极简主义园林的影响
总的说来,凡尔赛园林对极简主义园林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从文化角度看,凡尔赛园林是17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政治文化状况的产物,是国王和绝对君主制度的产物,是作为理性主义和新的社会秩序的象征而受到资产阶级的拥护的。极简主义的本质是理性主义,是用数学的、几何的方法作为艺术构成的手段,是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成为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极简主义已经成为一个使用不严格的,包含很多门艺术的术语,它被引入文化,指那些非比喻的、无参照的、几何的或仅仅是少而简单的风格。
从创作语言角度看.凡尔赛的构图来源于欧几理得几何学和文艺复兴透视法推导出来的严谨构图,追求比例的协调和关系的明晰,形式简洁,装饰适度,所有的要素均服从于整体的几何关系何秩序,包括植物,或被修剪,或被成丛成林,勇于塑造几何的空间结构。极筒主义艺术树起一面简约化的大旗,对古典园林有着很深入的研究,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模仿,而是对此进行抽象、提炼、升华,在艺术上表达强烈的世代特征和审美情趣。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师在古典精髓和时代精神之间找到了一个交叉点。尤其是极简主义的领军人牺彼德??沃克既在哈佛大学宣扬了自已的理论,又有众多奖项的极简主义景观作品问世,无疑对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所以,凡尔赛作为法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它包含了超越时代的永恒精神,为极简主义园林乃至现代园林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倡导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有哪些现实意义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是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么对自己最重要,然后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追求,从而获得最大幸福。放弃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烦恼的精神活动,简单生活,从而获得最大的精神自由。
欲望极简
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
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最迫切的欲望上,如提升专业素养、照顾家庭、关心朋友、追求美食等。
精神极简
了解、选择、专注于1-3项自己真正想从事的精神活动,充分学习、提高。不盲目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物质极简
将家中超过一年不用的物品丢弃、送人、出售或捐赠。比如看过的杂志、书,不再穿的衣服,早先收到的各种礼物或装饰品。
装饰画3D模型下载
《青花瓷》这首歌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首先跟亲爱的网友们分享此次填写杰伦新专辑里这首“青花瓷”的创作过程。前一阵子我认识了几个鉴赏古董艺术的朋友,在与他们时而青铜、时而宋瓷、时而明清家具等横跨千年谈古论今的聊天中,触发我想用那些传世的中华艺术品来当歌名的动机。当时第一个想到的是青铜器,原本是要以殷商时期开始铸造的青铜器来做为歌名,以青铜的厚实来象征爱情的坚真;以千年斑驳的铜锈来比喻世事的沧桑;以器皿上难解的铭文来阐述誓言的神秘。但刚开始落笔时却发现杰伦这首“青花瓷”的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以至於我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又因当时的青铜器也同时制作成杀敌的兵器,这显得“青铜器”这三个字太过厚重笨拙,充满厮杀的硝烟味,于是尚在构思中的歌词尚未落笔便已放弃。
后来我再选定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瓷,主要是因为它的珍稀度。因为战乱的关系,与釉料配方与烧制过程的窑变等因素,全世界现传世的汝窑珍品竟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重宝,弥足珍贵。但问题又来了,因为纯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在我看来犹如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但总觉得不足以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具的爱情。虽然最后还是没有用汝窑当歌词名,但我在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却因为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词句,触发我灵感而写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此句另有一说为五代后周柴世宗所说)但后来我还是放弃用汝窑当歌名,除了因为它的特性不适用於缠绵悱恻的爱情外,汝窑的名字也稍嫌不够凄美。几经转折,最终歌名才确定用初烧於唐代至今已绵延一千多年为中国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外销艺术品—“青花瓷”。当初当我确定了“天青色等烟雨”的歌词后,没多久就又顺手写下副歌第二句“而我在等你”,於是副歌第一行的关键词即孕育而生:“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因我歌词里所描述的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的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颜色出现。因为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天青色,先降雨才能有天青,但我倒过来说,想看到天青色唯有先等待下雨。还有,之所以用“烟雨”,而不用“下雨”,则纯粹是因为烟雨的意境比较美。而我用“天青色等烟雨”此句来对仗较为白话的一句“而我在等你”,一连用了二个“等”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待”。换个散文式的说法就是:“那天气的变幻莫测,那里是我们平凡人所能掌握的呢?想看到纯净被雨洗涤过的天青色,就只能耐心的等待骤雨自然的停,就如同我也只能被动而安静的等待著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这首青花瓷里还出现“芭蕉”这个歌词里较不常出现的植物,实在是因为个人对“芭蕉”这款植物的莫名喜爱,情有独钟。就像椰子树会让人联想南台湾,棕榈树等同於热情的海滩,仙人掌的场景则理所当然在沙漠一样,不知怎地,对於“芭蕉”我就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宋词中烟雨江南里的苏州林园。如李煜的长相思里就有“……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其实你只要仔细观察宋词里常出现的植物,“芭蕉”出现的频率还颇高。另外日本著名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也是取芭蕉为自己的别名,这又让芭蕉这植树增添些文人气质。
还有顺带一提的是“惹”这个字在歌词中的用法,是我从六祖慧能那句著名的谒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体会。因为“何处惹尘埃”其实也可写成“何处“沾”尘埃”,或“何处“染”尘埃”,但因为沾与染的语意都没有“惹”来的强烈,沾与染只是一种与他物接触的用词,但“惹”字却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比较具侵略与戏剧性。也因此,我用“门环惹铜绿”,而不用“门环染铜绿”;还有另一句歌词我也是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也不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遇见”你”是同样的道理。其实在“南拳妈妈”的《花恋蝶》中我就已经用了“惹”这个字,在第一段歌词里“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我用“屏风“惹”夕阳斜”来表示夕阳西下时因屏风的阻挡斜射进屋内的光线,而不用“屏风“遮”夕阳斜”。
最后,关於“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的词意,在此容我再累字赘语的解释一下;一场大雨后满园的翠绿,空气里充满湿润的水气,芭蕉叶上滚动著晶莹的雨滴,此时此景,最是诗意;还有那历经风霜风吹雨打后,依旧镶嵌在门板上只是多了些锈蚀斑驳的铜环,最富古意。我先用“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段文言词句以景入情,然后再承接较为白话的下一段“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以为对仗。因为芭蕉与门环都是静态的实物,只能被动的等骤雨,等岁月侵蚀后慢慢氧化的铜绿;但人称代名词的“我”却跟芭蕉与门环不一样,因为“我”是可以自由移动的,於是我偶然间经过江南小镇邂逅“惹了”你,并不是被动的等你了,而是主动的去认识你。所以虽然同样都是用动词的“惹”,但其主动与被动性却迥然不同,而且在这段词里我一连用了三个“惹”字,字义相同,用法却不同,饶富趣味。总之这首歌写的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