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3D模型制作和次世代模型制作有什么区别!现在次世代已经是游戏3D建模制作的主流了哈,所以你之前是做次世代的,应该现在很吃香了哟。
我们来看看次世代的模型制作过程,就会完全明白高模和低模的区别了哈。
上图是次世代高模,模型上所有的细节都是在ZBrush里面进行雕刻出来了的。
上图是从高模拓扑出来的低模,模型上面的细节就没有了
这张是从高模上烘焙出来的贴图,我们把这几张带有高模信息的贴图贴到低模上,就让低模呈现出高模的视觉效果。
最后在SP软件里上材质后呈现出来的次世代最终的效果。
制作地表模型需要哪些材料1.制作材料及方法
(1)山体模型的制作:用泡沫塑料制作成有缓坡、陡坡的山体。在绘出等高线图以后,按照一定的高程进行切割。山体最好切割成六层。每层穿两个用作固定在底板上的小孔。
(2)木框:用木条制作成木框,呈长方形,每框内安上绷紧的透明塑料薄膜(木框最好制五个),每个塑料薄膜上分别绘有不同高程(100米至500米)的等高线。
(3)底板:用木板作底板,在底板的四角安置四个立柱。立柱上标高程。
(4)固定山体模型的木柱两根:木柱为圆柱体,长度以略低于山体模型高度为宜。在底板上开有两个安置木柱的圆孔。也可不用木柱,而在上下两层之间用磁铁固定。
(5)等高线图的绘制:用同底板大小一致的较厚的白纸,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图一张,标明高程。
(6)安装:将山体模型的各层和薄膜木框,按由下至上的次序,依次安置在底板上的相应位置。
2.使用方法步骤:
(1)底板上有山体模型,向学生说明“这是一座山的模型,山的海拔高度为550米。”让学生形成山体印象。
(2)依次加入每个高程(从100米到500米)相应的薄膜框架。侧视可见山体,俯视可见等高线图。
(3)将实体模型从底板及木框中取出,让学生观察底板及木框。这时,侧视仍可显出山体,俯视则可见清晰的等高线图。
(4)再将厚纸绘制的等高线图放到底板上,俯视时薄膜上的等高线与底板上的等高线大体重迭;而后将木框薄膜依次重迭在底板上,则见薄膜上的等高线与底板上的等高线相互重迭。
H21-1206新中式水晶吊灯
制作建筑模型的材料都有哪些?制作建筑模型所用材料:
1:ABS(有不同规格的,比1.0mm,1.5mm,2.0mm等)
2:三氯甲烷(ABS的粘合挤)
3:美工刀(裁ABS材料用)
4:PVC
基本介绍
建筑模型(architectural model)是建筑设计及都市规划方案中,不可缺少的审查项目。
建筑及环境艺术模型介于平面图纸与实际立体空间之间,它把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三维的立体模式,建筑模型有助于设计创作的推敲,可以直观地体现设计意图,弥补图纸在表现上的局限性(见建筑制图)。它既是设计师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同时也属于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设计投标与招商合作等方面。
基本特征
丝路作品图使用易于加工的材料依照建筑设计图样或设计构想,按缩小的比例制成的样品。建筑模型是在建筑设计中用以表现建筑物或建筑群的面貌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手段。对于技术先进、功能复杂、艺术造型富于变化的现代建筑,尤其需要用模型进行设计创作。
在初步设计即方案设计阶段的称工作模型,制作可简略些,以便加工和拆卸。材料可用油泥、硬纸板和塑料等。在完成初步设计后,可以制作较精致的模型──展示模型(见图),供审定设计方案之用。展示模型不仅要求表现建筑物接近真实的比例、造型、色彩、质感和规划的环境,还可揭示重点建筑房间的内部空间、室内陈设和结构、构造等。展示模型一般用木板、胶合板、塑料板、有机玻璃和金属薄板等材料制成。模型的制作务求达到表现设计创作的立意和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