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概念模型分别是什么)

案例 2020-01-15 14:50:10

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有什么区别
1、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简称 概念模型 ,主要用来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结构,它使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摆脱计算机系统及DBMS的具体技术问题,集中精力分析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等,与具体的数据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无关。概念数据模型必须换成逻辑数据模型,才能在DBMS中实现。
2、逻辑数据模型(Logical Data Model):简称数据模型,这是用户从数据库所看到的模型,是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网状数据模型(Network Data Model)、 层次数据模型 (Hierarchical Data Model)等等。
3、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简称 物理模型 ,是面向计算机物理表示的模型,描述了数据在储存介质上的组织结构,它不但与具体的DBMS 有关,而且还与操作系统和硬件有关。每一种逻辑数据模型在实现时都有起对应的物理数据模型。DBMS为了保证其独立性与可移植性,大部分物理数据模型的实 现工作又系统自动完成,而设计者只设计索引、聚集等特殊结构。
关于数据库建模,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的...
最近在进行UML学习过程中,突然忘记了大学时关于数据库理论中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之间的区别。随机复习上网并复习,并在此记录一下,数据库建模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分析、抽象、并从中找出内在联系,进而确定数据库的结构。

1、概念模型:就是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确定领域实体属性关系等,使用E-R图表示,E-R图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和联系三个要素构成的。

2、逻辑模型:是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具体的数据模型的过程,即按照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建立的基本E-R图,按选定的管理系统软件支持的数据模型(层次、网状、
关系、面向对象),转换成相应的逻辑模型。这种转换要符合关系数据模型的原则。目前最流行就是关系模型(也就是对应的关系数据库)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是要解决如何将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并确定这些关系的属性和码。这种转换一般按下面的原则进行:

(1)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2)一个联系也转换为一个关系,联系的属性及联系所连接的实体的码都转换为关系的属性,但是关系的码会根据联系的类型变化,如果是:

1:1联系,两端实体的码都成为关系的候选码。

1:n联系,n端实体的码成为关系的码。

m:n联系,两端实体码的组合成为关系的码。

3、物理模型就是根据逻辑模型对应到具体的数据模型的机器实现。物理模型是对真实数据库的描述。如关系数据库中的一些对象为表、视图、字段、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外键、索引、约束、是否可为空、默认值。

H23-0808拳击沙包H23-0808拳击沙包


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概念模型分别是什么

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对真实世界中问题域内的事物的描述,不是对软件设计的描述。概念数据模型是面向用户、面向现实世界的数据模型,是与DBMS无关的。

用途为描述一个单位的概念化结构。

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对真实数据库的描述。

用途为数据库中的一些对象如下:表,视图,字段,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外键、索引、默认值。

逻辑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反映的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对数据存储的观点,是对概念数据模型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

拓展资料:

概念模型表征了待解释的系统的学科共享知识。为了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抽象、组织为某一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人们常常首先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然后将信息世界转换为机器世界。也就是说,首先把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抽象为某一种信息结构,这种信息结构并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不是某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而是概念级的模型,称为概念模型。

参考资料:物理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