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扇6(涡扇6真的是祸国殃民吗?还是涡扇6下马可惜)

案例 2020-01-15 10:19:05

求F119涡扇发动机的技术参数
F119发动机由3级风扇、6级高压压气机、带气动喷嘴、浮壁式火焰筒的环形燃烧室、单级高压涡轮与高压涡轮转向相反的单级低压涡轮、加力燃烧室与二维矢量喷管等组成。整台发动机分为:风扇、核心机、低压涡轮、加力燃烧窒、尾喷管和附件传动机匣等6个单元体,另外还有附件,FADEC及发动机监测系统,   与F119相竞争的YF120发动机为变循环发动机,在2级风扇后有一可调节的外涵出气环,在高压压气机中,第一级工作叶片做得较长成为风扇,称之为核心机传动的风扇,其后有流向外涵的出气环,在工作中始终是打开的,因此称主外涵出气环。在低工况时,两个外涵道均打开,使涵道比加大以获得低的耗油率;在大工况时,2级风扇后的可调节放气环关闭,发动机成为小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以增加单位推力。风扇到核心机间的压力匹配是通过装在加力燃烧室前的可变面积涵道引射器(VABI)将外涵气流引向加力燃烧室来达到。VABI除对加力燃烧室隔热屏进行冷却外,还将外涵多余的气流引射到尾喷管喉道前的排气气流中,以加大推力。   YF120的风扇、压气机均比F119少1级,且高低压涡轮间无导向叶片,因此YF120比F119少5排叶片。表4列出了GE公司的YF120与普惠公司的YF119结构上的主要差别。   F119总体结构设计中,与普惠公司以往的发动机相比,有两个突出的变化,其一是高压转子支承方式改用了GE公司惯用的形式,其二是高压涡轮采用了单级。   普惠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的民用发动机(JT9D、PW2037和PW4000)及军用发动机(F100)中,高压转子均采用1-1-0支承方式,即高压压气机前为滚珠轴承,后支点设在高压涡轮前,即高压涡轮是悬臂支承的,该轴承的负荷是通过燃烧室机匣传出的。图5示出的F100-PW-100发动机的支承简图是其代表。这种设计不仅使发动机承力框架数多,而且高压涡轮由于要装轴承使轴径小、且涡轮盘是悬臂支承的,给转子动力学设计带来困难,   GE公司的发动机(军用的有F101,F110、F404,民用的有CFM56)中,高压转子则采用了1-0-1支承方式,即转子的后支点设在高压涡轮后,且采用了中介轴承,即该轴承的外环固定于高压转子上,内环固定于低压转子上。这种布局不仅可减少承力框架,而且高压涡轮轴轴径可做得很大,增加了转子刚性,它的缺点是中介轴承的润滑与封严较为复杂些。普惠在研制F119时,对高压转子的支承方案一改以往的做法,采用了GE公司在F110,F404中采用1-0-1且后支点用中介轴承的设计。图6示出了F119发动机简图,从中可以看出高低压转子的支承方式,同时还能看出各部什的主要设计特点。   普惠公司在该公司最新的民用发动机PW8000中也采用了1-0-1高压转子支承方式,这一设计变化,值得注意。   高压涡轮的设计中,普惠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的发动机,例如它的大型、民用发动机JT9D、PW2037和PW4000以及军用发动机F100均采用了双级设计。这种设计,使每级涡轮的负荷小,涡轮效率要大些,但带来零件多,重量大的缺点。GE公司则在同时期研制的发动机(军用:F101、FllO和F404,民用:CFM56)中,均采用了单级高压涡轮,虽然涡轮效率稍低,但收到了使发动机的结构简单,零件教少,重量轻等好处。在F119设计中,普惠公司也一改以往的做法,采用了单级高压涡轮的设计(见图6).这一改变也是为了提高推重比。   3 各部件主要设计特点   3.1风扇(3级)   第l级风扇叶片采州宽弦、空心设计,与用于波音777的Pw4084发动机采用的空心叶片结构相同,即叶片由叶盆、叶背两块型板经扩散连接法连接成一整叶片,在连接前,先将两板接合面处纵向地铣出几条槽道形成空腔,参见图7。这种空心叶片的空心度较罗·罗公司采用的带蜂窝芯的夹层结构小。用钛合金制的3级风扇转子均采用了整体叶盘结构(在YF-22进行验证飞行时所用的发动机YF119中,仅2,3级风扇采用了整体叶盘)。F119采用了线性摩擦焊的加工方法加工整体叶盘,罗·罗公司近期也采用这种加工方法。   线性摩擦焊(Linear Friction Welding,LFW)是一种固态连接技术,类似于扩散连接(Diffusion Bonding)。扩散连接是将两个需连接的零件的连接面紧紧靠住,在高温、高压下,两零件配合表面间形成了材料原子的相互转移,最终使两者紧密连接成一体。在这种连接中,由于相连接处的材料并未熔化.因而不会出现一般焊接中易发生的脱焊现象。从结构上讲,连接处看不出“焊缝”来,且其强度与弹性均优于本体材料。线性摩擦焊与扩散连接不同处在于:在扩散连接中,连接的工件是在炉中加温使其达到高温的;而在线性摩擦焊中,工件的高温是通过两配合面间的相互高频振荡产生的。   整体叶盘线性摩擦焊的加工过程及采用这种加工工艺带来的好处,可参阅“一种整体叶盘的加工方法——线性摩擦焊”。   在F119发动机中,为保证风扇机匣刚性均匀,保持较均匀的叶尖间隙,风扇机匣做成整环的,为此风扇转子做成可拆卸的,即2级盘前后均带鼓环,分别与1.3级盘连接。   风扇进口处采用了可变弯度的进口导流叶片,其结构类似于F100。由图6可以看出,三级静子均采用了弯曲设计,这种叶片是利用普惠公司开发的NAsTAR程序设计的,它可以大大缩小常规直静子叶片上下端的分离损失区,如图8所示。采用弯曲静子叶片后可提高风扇、压气机效率与喘振裕度。弯曲静子叶片也用于F119的高压压气机及民用的PW4084发动机中。   3.2高压压气机(6级)   采用了高级压比设计,6级转子全采用整体叶盘结构。进口导叶与1,2级导叶是可调节的,前机匣采用了“Alloy c”阻燃钛合金以降低重量。静叶也采用了弯曲的静叶。为增加高压压气机出口处机匣(该处直径最小,形成了缩腰)的纵向刚性,燃烧室机匣前伸到压气机的3级处,使压气机后机匣具有双层结构,外层传递负荷,内层仅作为气流的包容环,这种结构在大型、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中得到广泛采用。
轰6用的是国产发动机吗
目前我国所有作战飞机全部可以选用国产发动机。目前现役飞机对应的发动机如下:
强五:涡喷6
歼7:涡喷7,涡喷13
歼8:涡喷7,涡喷13,涡喷14(短时装备,后来被放弃)
轰6:涡喷8,涡扇18;一部分是进口的D30。
教练11:涡扇11。出口版是TFE-731-2A,这个时候飞机叫做K-8。
教练9:涡喷13。
教练10:涡扇17。出口版采用АN-222К-25,这时飞机叫做猎鹰。
歼轰7:涡扇9,涡扇13(后来放弃)。其中歼轰7和歼轰7A型早期的批次使用进口的斯贝MK202。歼轰7曾经计划使用涡扇13,但后来歼轰7B下马,也就没有下文了。涡扇13的无加力版目前用于大型无人机。
运20:涡扇18,涡扇20。目前已知的情况是,运20只在原型机上用过D30,批产型都是涡扇18,涡扇20已经实验性装机。
歼10:涡扇10;目前只有晚期批次的少量歼10使用涡扇10,之前的绝大部分都是进口的AL-31F。
歼11(含歼15、16):涡扇10;其中歼11A,早期歼11B和部分歼15使用的是AL-31F。
歼20:涡扇10;涡扇15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目前已装机的AL31F和涡扇10,由于歼10和歼11系列已经装机的AL31F已经基本把进口发动机数量占完(已经用掉超过一千台)。所以,使用进口发动机的歼20数量应该非常少。

Z01-0612服务台集装箱Z01-0612服务台集装箱


WS-6(涡扇-6)能不能研制成功?
相对来说我国的航空事业是失败的,管理体制的问题,积极性不足,瞻前顾后,不能勇于创新,不干预常识,缺乏独立思考,缺乏奋斗激情,缺乏热爱,缺乏核心技术,对工艺的精细度要求低。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搞这些研制十之八九都吧钱浪费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本人认为国字号的单位能动性差,单位一把手多善于酒肉言词而非技术突破,管理不合理,善于开会然而却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多在于走形式。务实的少。
缺乏风险精神,缺乏主人翁意识,不把国家的是当自己的是来做。